岳父生前是农行德州禹城市支行的一名员工。他1956年应征入伍参军,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1957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397部队赴朝参战,曾四次受嘉奖,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复员转业到高唐县银行刘寺所从事银行工作,担任副主任。1976年转回家乡农行,先后任所主任、储蓄所主任多年。1998年6月退休,1999年因病逝世。
我岳父共有5个子女,我爱人排名老三。1990年我结婚后,因与岳父是同行,所以在几个女婿中,我与他交流最多,感情也最为密切,是比较“受宠”的一位!在我与岳父的言谈话语交流中,我时常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军人独有的雷厉风行的做派,正直善良的品行和遵守纪律、廉洁奉公的风范。我常常感觉到从他身上能隐隐约约找到军旅电视剧《军歌嘹亮》、《亮剑》、《父母爱情》和《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一系列英雄军人形象的影子。才结婚时,给我触动较深的就是他家正屋客厅八仙桌子后面条山几上摆放的厚厚一摞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证书。这些证书,既有县级、市级的,也不乏省级荣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89年他被评选为农行山东省分行先进工作者。当时岳父自愿放弃距离县城较近,各方面条件较好,经济富裕,工作排名靠前的一处营业所,主动要求到地理偏僻的另一处营业所任主任,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把一个存贷款排名落后,管理薄弱,频出违纪违规问题的落后所社一举拼进全县19个所的前3名,受到行领导高度评价。这一摞证书记载着岳父几十年忠心耿耿,为党的农村金融事业拼搏奋斗的历史,也诠释着一个老党员对党的农村金融事业的忠诚!
不能给咱农行抹黑
岳父是农行一名老主任,老农金。他受党教育多年,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在岳父61年的人生旅途中,秉性耿直,廉洁清正,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保持着艰苦朴素、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好作风,并取得优异成绩。他经常在全县农行信用社工作会议上代表所社主任做典型发言。在全县农行员工中,他有着很高的威信,他有着强烈的爱党为党护党情怀,经常为党组织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正因为这样,他十分注重自己的良好形象,对自己,对家人,包括对亲属,他要求都十分严格,绝不允许任何人玷污他的名声!他经常给我们讲:千万不能给咱们农行抹黑呀!在他几十年的农行工作生涯中,大部分时间从事信贷及外勤管理工作,经常是发放、收回、管理着农行的上千万企业和农户贷款。记得我198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一家营业所任信贷员。岳父语重心长地对我讲,千万不要把发放贷款当成自己的一种“特权”!行有行纪,家有家规,发放贷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咱的信贷政策,守规守矩,千万不要贪图小利,千万不要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吃喝喝,一定要保证贷款从咱手里顺利的收回!千万不要给咱农行丢脸!给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时间过去接近30年,岳父的教诲至今还不时在我的耳边回荡!使我在近20多年的信贷岗位上一直洁身自好,没有给行里和组织造成过任何贷款损失和不良影响!我爱人的大姐、二姐都在农信社(1994年以前山东省行社合署办公)担任柜员。岳父经常召集“家庭会议”,把自己学习的一些典型案例讲给大家听,时时刻刻警钟长鸣,使大家都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一直到两个姐姐退休,她们都勤勉敬业,中规中矩,没有做过任何违规违纪的事儿!多次被评选为县联社先进工作者,优秀柜员,全身而退,没有给单位、给家庭、给社会造成过任何损失和消极影响。我内弟受父辈影响,立志从军,1990年参军入伍,95年退伍后按政策被安置在农行参加工作。岳父再一次召集“家庭会议”,很严肃地对独生子提出严格要求,量家规,讲利害,敲警钟。上班20多年来,内弟先后担任支行司机、副经理、网点主任等职务,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多次被评为市行、支行先进工作者、德州分行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的分理处曾连续四个季度获评德州分行4星级以上网点。内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了父辈“爱我农行,为行争光”的信念和理想。
不能贪图小便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岳父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家中的一些亲戚、朋友、庄乡看到不少人“一夜暴富”,有不少人靠贷款支持发了横财,迅速发家致富,就纷纷跑到岳父家中,请求贷款支持。有的甚至送钱送物。岳父耐心地给大家讲解银行的信贷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银行政策的,还款有保障的,经过慎重调查审查,都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帮助不少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户,即使关系再密切,亲戚再亲近,他都委婉地给予拒绝。对于送钱送物的,岳父总是叮咛岳母和家人,不论钱物多少,一律都要打听清楚人家的身份、住址,一律全部送回!为此,也确实“得罪”了一些亲戚、朋友和熟人,有的甚至十多年断了关系,不再上门!但岳父在这个问题上一直近乎不近人情!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岳父一直用这句大白话来教育身边的员工,也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近亲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山东农行和信用社合署办公,所社主任当时是一个“手握重权”的热门岗位。极个别“场面”人员,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无视法律尊严,行贿受贿,贪污挪用,拉拉扯扯,“关系学”研究得头头是道,有的当时真沾了不少便宜,颇为“风光”!但个别人最终还是没有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有的受到开除处分,极个别人甚至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走过来的岳父一直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优良品质和作风,他两袖清风,绝不贪图一时的小利,拿手中的信贷权做交易!不拿政策做交换,虽然当时被某些人视为“不入流”,甚至“吃了大亏”!但他心静似水,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人生轨道去大胆管理,勇敢向前,为农村金融事业奉献自己的人生!他的言传身教,良好家教和家风、优良品质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和内弟都曾从事过农行信贷岗位,在长辈的影响下,我们一直谦虚谨慎,如履薄冰地管理着手中的信贷资产,积极落实“三包”政策,没有给农行造成过任何损失。
不能放下手中的笔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不知不觉,岳父已离开我20年时间。如果岳父健在,他一定会为当前我们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点赞喝彩,为子女们的拼搏努力进步而欣慰和高兴!展望十八大以来的7年,亲身感受国家巨变,回想岳父生前对我人生迷途的指点迷津,对我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感受当下人生巨变,自己倍感欣慰,也充满着自豪和喜悦。珍惜当下,撸袖加油追梦干!我一定不辜负岳父的期待,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为我们金融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去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作者王河南简介
王河南,男,山东禹城人,大学文化程度,经济师,现供职于农行禹城市支行,从事党务、监察、文秘、工会等工作。中国金融作协山东创作中心创作员,精短小说(杂志)签约作家,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诗歌协会会员、理事。自2007年开始,已连续12年获评省农行“优秀通讯员”。闲暇时间,喜欢“舞文弄墨”,写诗作文,抒发心中情愫,点缀五彩生活。诗歌、散文、图片及理论文章等作品散见于《中国城乡金融报》、《金融文学》、《农行党建通讯》、《农村金融研究》、《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文萃》、《禹城市报》等各级纸媒及农行《文化农行》、《品牌农行》、《农行微青春》,《齐鲁文学》、《山东精短文学微刊》、《诗人名片》、《金融界网》、《山东金融文学》《大禹城》、《人文禹城》等公众号。
平时最喜欢的一句古谚是:“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座右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