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宣传很重要 维护消费者权益有成效 --浙商银行德州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

一、 案例经过
    某天中午12点半,浙商银行德州分行的营业厅内突然进来五位小伙子,大堂经理询问业务需求,其中一位年龄较大的小伙子回复需要每人都开卡,至于开卡用途不便透露。大堂经理看到其余四位小伙子年龄较小,应该为有组织的团体开卡,于是大堂经理先稳住客户,及时向营业主管进行了汇报。营业主管了解开卡人的身份及开卡用途,小伙子一开始不愿告知,于是营业主管向小伙子详细讲解了银行开立账户需要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业务要求,否则有权拒绝办理业务。小伙子只能回复需要开卡的均为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小伙子家开的有企业,这些学生在企业兼职需要发工资使用。营业主管非常怀疑开卡用途,随即在休息区组织了一场金融知识宣讲微沙龙,对银行卡必须本人使用,不能出租出借,如果出租出借产生纠纷会影响本人征信,走上社会以后征信有问题会影响找工作、买房子等切身利益,严重的会涉及犯罪等进行风险提示。一番讲解以后需要开卡的学生们陷入了沉默,组织人发现势头不对,强势地回复这是正常用卡,不会影响他们。营业主管向学生们再次确认开卡意愿,学生们没有否决。营业主管便一再嘱咐学生保管好本人银行卡对自己负责。
     当日下午四点钟,中午开立银行卡的四位学生又来到营业厅,提出注销银行卡需求。原来中午的组织者是他们的学长,联系他们开立银行卡,承诺每人给200元钱,涉世未深的学生不知道会有这么大的影响,经过银行工作人员的讲解,知晓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虽碍于面子开立了银行卡,但经过商量还是决定注销银行卡避免受骗。学生们非常感谢营业主管情真意切的金融风险提示,设身处地地为客户考虑,防止上当受骗,维护自身利益,并欣然同意在学校积极宣讲金融知识,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防范意识。
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全国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账户买卖行为因违规成本低、法律责任缺失、防范难度大等原因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并向分散化、产业化、境外化发展,由此给银行开户环节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压力。为有效识别柜面异常开户行为,防范操作风险,切实履行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义务,日常工作中高度关注如下群体组织开卡异常行为。
1.他人指挥
(1)客户办理业务时由他人陪同指挥或核实问题均由陪同人员答复;
(2)客户在银行卡办理开户过程中全程通过手机询问他人后回答核实内容或填写内容均从手机上抄写。
2.集体开户
(1)多名户籍地相同(近)的异地客户在同一段时间内前来开户;
(2)多名异地客户在同一段时间内持相同或相近理由要求开户;
(3)多名客户同乘一辆车一道前来开户,业务办理时却谎称不认识。
三、工作措施
1.营业网点日常办理个人开户业务时,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严格进行身份识别,存在疑义的,采用多种辅助识别的方式进行再次识别,确保为客户本人办理且提供的信息真实。
    2.对存在冒名,或开户行为明显异常,或开户后账户出现交易异常,存在买卖银行卡等用于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嫌疑的客户,营业网点应婉拒开户(包括要求销卡后重新开户),并对其行为后果进行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