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会员信息 > 工作研究

工行德州分行关于民营小微企业疫情影响及应对策略的调研报告

摘要:民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市场经济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民营小微企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的瓶颈,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更使原本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偏弱的民营小微企业“雪上加霜”。本文以工行德州分行为例,对当前民营小微企业现状、疫情影响等进行了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德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德州市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42.07万户,增加值达1847.92亿,较2013年增加482.8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7%,比全省高4.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2.4个百分点。2019年前10个月中小企业进出口增长22.2%,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9.8%,小微企业在推动德州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
  (二)吸纳就业能力提高,社会贡献逐步增强。小微企业户多面广,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劳动就业机会,近年来,逐步壮大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截至2019年末,德州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114.61万人,近5年年均增长10%,成为社会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三)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低、小、散”现象突出。当前,德州市小微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且行业主要集中在一般机械制造、棉纺织、农产品初加工等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低、小、散”现象较突出,园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市场波动调整、环保治理等大环境影响较大,造成行业及区域的风险逐渐积聚显现,企业资金链持续紧绷,欠息、违约、不良贷款明显增加。
  二、疫情影响分析
  民营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相当一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偏低,在这次疫情中,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大面积长时间停产半停产,收入来源锐减,加之税费、房租、社保、工资等各项刚性支出,许多企业难堪重负,尤其是对零售、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传统行业等的影响和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
  (一)营收情况。疫情冲击下,相当一部分受访企业对上半年的营收增长较为悲观,超过六成的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会同比减少20%以上。预期营收损失超过30-50%的企业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4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教育行业(34%)。企业规模与预计营收损失比例呈负相关关系,指向规模越小的企业抗击疫情风险的能力越弱。约两成企业感觉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预期上半年营收与上年持平或保持正增长,主要分布在防疫上下游企业(占比50%),公共管理、民生社会保障企业(占比21%)等。
  (二)现金流情况。疫情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企业营业收入减少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占68%);其次为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压力(占17%)。相当一部分受访企业表示现金流能支撑企业经营的时间在3个月以内,其中不超过1个月的占16%。从不同行业来看,住宿和餐饮业的现金流最为紧张。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行业虽然营收受到较大冲击,但现金流压力和平均水平相差不大。防疫及防疫转产相关企业、公共和社会管理整体表现明显好于全行业整体水平。
  (三)前景预判。从长期来看,疫情对于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制造类企业、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房地产等的影响更为持续,但经过近几年经济环境的洗礼,存量制造类企业、贸易企业等不会出现大量关停风险,同时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或许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从经营前景上看,近40%的受访企业反映企业经营确实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还可以维持,经营受到疫情影响、态度较为保守和暂时不好说的为25%,另外还有20%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是有正面影响,分布在“免疫”相关行业当中。从行业分布上看,影响较大相对保守悲观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50%),教育行业(38%)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3%)。从调研情况看,企业的经营压力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刚性支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员工工资(45%)、租金(36%),以及因为疫情带来的额外支出,如保证员工安全的安全防护设备(36%);而支付供应商款项(24%)、还贷(22%)的压力相对排位靠后;二是外部流量(客流、物流、现金流),包括订单或客流减少(43%)、物流运输受阻(36%)、下游客户回款变慢(30%)等。内部生产所受冲击相对有限,存在订单无法按时交付压力的企业只占到26%。
  (四)银行资产影响。2-3月间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对银行信贷工作的正常开展、银企之间的正常对接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延迟和阻碍,但随着疫情状况的逐步向好、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宽,当地人民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12条措施和《关于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支持小企业发展十条意见》的出台,金融机构续贷政策的落实,预计不良贷款不应出现大幅增长问题。
  三、工行德州分行民营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截至3月10日,工行德州分行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56亿元,较年初减少1.13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的16.87%,较年初降低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民营小微企业开工延迟,资金用途和融资需求同时下降;另外,部分企业受疫控影响,无法按时提供贷款手续、银行上门尽调也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大量贷款投放延迟。
2月份以来,该行针对德州市纳入疫情防控的17家重点企业逐户进行了对接调研,由所属区域支行一把手亲自靠上抓,省、市分行逐日调度服务进度,目前达成融资意向7户,并已全部申请导入总行“抗疫贷”融资场景,全部采用信用方式,共计预留授信金额2300万元,企业可在线上随时提款,目前已提款2户350万元;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新增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319万元、110笔;已对接医药企业一户,已经落实完成贷款审批,贷款金额340万元。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与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将普惠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对于总省行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度规定,切实采取措施,认真贯彻执行,确保落到实处。在业务考核方面,进一步落实和加大普惠金融业务的专项考核,对于一些重点和创新产品的拓展,可实施阶段性的专项考核奖励。
  (二)实施强化差别化政策。加大对疫情期间实体企业的逆周期支持力度。积极对接,加大疫情防治重点企业信贷支持,严格按照省市级政府要求,做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工作,提前做好受困企业到期融资安排,重点关注民生、基建领域,同时加大对医疗、卫生、制造业等稳民生、保就业领域的支持。密切同工信局和发改局的联系,对优质企业、优质项目积极营销。全力做好医药、医疗器材等领域普惠金融服务,保障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支持疫情防控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生产。
  (三) 发力网络产品。积极研究疫情对企业融资服务生态的长远影响,有针对性加大经营快贷、e抵快贷、税务贷、跨境贷等线上小微特色场景信贷产品营销,积极探索“互联网+融资场景平台”和“抵押余值贷”业务营销拓展;积极满足新形势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依托总行平台类、政府支持类、资产支持类三大场景,在互联网科技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特定场景下的批量获客。加强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营销准入,依托核心企业供应链业务,实现链群批量获客。充分挖掘优质产业聚集工业园区、商业办公区、科技园区,实现园区批量化获客。加强与商会、协会、银担、农担及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在政策及风险补偿基金的支持下,借力总行经营快贷场景平台,研发制定“泛交易链经营快贷融资方案”,全力实现科创贷、农担贷业务的批量化发展。
  (四)精细甄别研判。一方面遵循“做小、做实、做多、做优”的工作思路,精细甄别,切实将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出现暂时资金困难的优质民营小微企业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制定科学规划,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研判,进一步加强全流程管理。切实加强贷前尽职调查和存量贷款管理工作,落实责任人,定期走访客户,精准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对潜在风险客户和影响较大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执行一户一策制度,提前制定风险预案,精细做好风控措施制定和风险措施落实工作,坚决防控疫情导致的劣变等次生风险。
  (五)提高容忍度。进一步落实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和尽职免责要求,完善落地小微业务从业人员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切实调动和保护基层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撰稿 宋开峰 付春良)